事故三天内没处理也无需过度担忧,不同类型事故有不同的处理后续流程。一般先明确事故性质,如交通事故、生产安全事故等,然后依据相关规定和程序继续推进处理,包括及时报警、收集证据、与相关方沟通协商等,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交通事故方面,即使三天内未处理,仍可采取补救措施。首先要做的是及时报警,由交警部门介入。交警会根据现场情况、证人证言、监控录像等进行事故责任认定。如果现场已被破坏,也可以通过周边监控、当事人陈述等尽可能还原事故经过。当事人要注意收集与事故相关的证据,比如事故现场的照片、视频,车辆受损情况,自己或对方的驾驶证、行驶证等信息。在责任认定后,双方可以就赔偿事宜进行协商。若协商不成,受损方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责任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生产安全事故方面,事故发生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向相关部门报告。若三天内未处理且未报告,单位负责人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后续应立即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报告,配合调查。调查机构会对事故原因、经过、损失等进行全面调查,确定事故责任。对于受到损害的员工,单位应按照工伤保险等相关规定进行赔偿。如果涉及刑事责任,相关责任人可能会被依法追究。
医疗事故方面,患者或其家属在发现事故三天内未处理时,可先与医疗机构进行沟通,要求其说明情况并处理。若沟通无果,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申请。卫生行政部门会组织专家进行鉴定,确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以及事故的等级和责任。患者也可以通过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第三方机构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法院起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无论哪种事故,三天内未处理都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推动事故的解决,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六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有条件的地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试行在互联网公布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但对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应当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