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刑事责任意味着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要接受国家司法机关依据刑事法律给予的制裁,会面临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财产等处罚,还会留下犯罪记录,对个人的生活、工作等多方面产生重大且长期的影响。
刑事责任是依据国家刑事法律规定,对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规定追究的法律责任。当一个人被判定负刑事责任,首先意味着其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只有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行为,才会被认定为犯罪并承担刑事责任。
面临刑事处罚:负刑事责任的直接后果就是要接受刑事处罚。刑事处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例如,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会被关押在监狱等场所一定期限,限制其人身自由。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罚金要求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剥夺政治权利则使其在一定期限内丧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是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
留下犯罪记录:一旦负刑事责任,就会留下犯罪记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案底”。这个犯罪记录会伴随个人一生,对其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影响。在就业方面,很多职业如公务员、律师、教师等,对从业人员的品行有较高要求,有犯罪记录的人可能会被限制进入。在社会交往中,也可能会受到他人的异样眼光和排斥。
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负刑事责任不仅对个人有影响,还会波及家庭。家庭成员可能会承受社会舆论的压力,在一些方面也可能受到限制。从社会层面看,犯罪行为破坏了社会秩序和法律尊严,行为人负刑事责任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治秩序的必要措施,通过对犯罪行为的惩处,起到威慑潜在犯罪、教育公众遵守法律的作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十二条
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十三条
主刑的种类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无期徒刑;
(五)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