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律法果
0

无偿赠与和无偿赠予的区别和联系

2025-10-30 20:26:46
0 浏览
推荐律师
许议文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上海九泽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无偿赠与”和“无偿赠予”在本质上意思相近,都涉及一方将自己的财产无代价地给予另一方,但在法律用语和使用场景上存在一定区别。“赠与”是较为正式、规范的法律术语,在法律条文和正式合同中普遍使用;“赠予”更多用于日常口语表达。

从法律层面来看,“赠与”具有明确的法律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这意味着“赠与”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当赠与人作出赠与的意思表示,受赠人表示接受时,赠与合同即成立。在赠与合同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例如,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但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除外。

而“赠予”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术语,它更偏向于日常生活中的表述。在日常交流中,人们可能会随意使用“赠予”来描述赠送物品的行为,但这种表述在法律文件中较少出现。虽然“赠予”和“赠与”在语义上相近,但在法律适用和规范表达上,“赠与”更为准确和严谨。

两者的联系在于,它们的核心含义都是一方自愿且无代价地将财产给予另一方。无论是使用“赠与”还是“赠予”,其行为的本质都是财产的无偿转移。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可能并不严格区分这两个词,在一些非法律专业的场合,它们可以互换使用。在涉及法律事务、签订合同等正式场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建议使用“赠与”这个规范的法律术语。

综上所述,“无偿赠与”和“无偿赠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了解它们的差异有助于在不同的场景中准确表达和处理相关事务。

无偿赠与和无偿赠予的区别和联系(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五十七条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第六百五十八条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66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