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律法果
0

正当防卫判刑怎么判的

2025-10-28 03:26:26
0 浏览
推荐律师
赵晓春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江苏斐多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正当防卫是合法行为,一般不会判刑。但如果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制度是为了鼓励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合法权益。例如,在面对他人正在实施的暴力抢劫行为时,受害者采取反抗措施将抢劫者打伤,这种情况下通常属于正当防卫,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存在不法侵害,且该侵害必须是现实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想的。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即防卫行为必须在不法侵害已经开始且尚未结束的时间段内实施。防卫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如果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就属于防卫过当。这里的“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是指防卫行为的强度、手段等与不法侵害的强度、手段等相比,存在显著的不合理。“重大损害”一般是指造成不法侵害人重伤、死亡等严重后果。对于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考虑到防卫行为具有保护合法权益的目的,所以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还规定了特殊正当防卫。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是因为这些严重暴力犯罪对公民的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赋予公民更充分的防卫权,有利于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例如,在面对持刀行凶者时,防卫人将其击毙,也属于正当防卫的范畴。

正当防卫判刑怎么判的(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43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