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老板不给发工资,劳动者可以通过与老板协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提起诉讼等方式来处理。
与老板协商是较为直接和温和的解决方式。劳动者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与个体户老板面对面沟通,明确表达自己的诉求,询问工资未发放的原因,并要求其尽快支付工资。在协商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好相关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以备后续可能的需要。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避免矛盾激化,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也有可能快速解决问题。
如果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是负责监督和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行政部门。劳动者可以准备好能够证明劳动关系和工资未发放的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劳动监察部门在接到投诉后,会对个体户老板进行调查,如果发现其存在违法行为,会责令其限期支付工资。
申请劳动仲裁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法定程序。劳动者需要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并附上相关证据。仲裁委员会在受理后,会安排开庭审理,听取双方的陈述和辩论,并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裁决。如果劳动者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经过上述途径都无法解决问题,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劳动者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人民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和事实情况作出判决。一旦判决生效,个体户老板如果仍不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律手段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四条
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