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中受伤,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根据《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规定,工作中受伤的劳动者可以获得如下赔偿:
1. 工伤保险待遇
劳动者因工受伤或者患职业病,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向其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包括:
医疗费
工伤津贴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伤残就业补助金
丧葬补助金
2. 侵权赔偿
如果用人单位因过错导致劳动者受伤,劳动者还可以在工伤保险待遇的基础上,依法向用人单位主张侵权赔偿。侵权赔偿包括:
医疗费
误工费
护理费
营养费
精神损害抚慰金
残疾赔偿金
死亡赔偿金
3. 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
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对于工伤赔偿发生纠纷,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工伤赔偿程序
劳动者在工作中受伤后,应及时向用人单位报告并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经过调查核实,做出工伤认定决定。
常见问题
哪些情况下不属于工伤?
劳动者因自身原因(如醉酒、吸毒等)导致的伤害;
劳动者在上下班途中发生的意外伤害;
劳动者因不可抗力或者意外事件导致的伤害。
工伤赔偿标准如何确定?
工伤赔偿标准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劳动者的工伤等级和当地工资标准确定。
工伤赔偿可以协商解决吗?
原则上,工伤赔偿不能协商解决。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可以申请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工作中受伤涉及到多方面的法律规定,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不知道如何处理,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欢迎在本站免费咨询律师,我们为你提供专业、详细的法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