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律法果 法律知识诉讼仲裁正文

未成年拘留所也要关37天吗

2025-11-05 19:59:40  分类:诉讼仲裁  浏览:0
来源 律法果
0
杨红伟律师头像 推荐律师
杨红伟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河南领英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未成年人是否要在拘留所关37天不能一概而论。这取决于案件性质、证据收集情况、是否符合逮捕条件等。若涉嫌犯罪被刑事拘留,侦查机关认为需要逮捕且检察院批准,可能会被关押到37天;若不符合逮捕条件等情况,则可能提前释放。

一、未成年拘留所也要关37天吗

未成年人在拘留所是否要关37天,不能简单的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要明确这37天一般是针对刑事拘留而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最长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1、可能关37天的情况

如果未成年人涉嫌较为严重的犯罪,侦查机关认为有必要进行较长时间的侦查以收集足够证据,并且认为有逮捕的必要,那么就可能会经历这37天的拘留期限。例如,在一些重大盗窃、故意伤害等案件中,犯罪情节复杂,证据收集难度较大,侦查机关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查清事实。

2、不会关37天的情况

如果侦查机关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到足够证据证明未成年人不构成犯罪,或者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会及时释放。如果经审查认为不需要逮捕,检察院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也会立即释放被拘留的未成年人。

未成年拘留所也要关37天吗(0)

二、未成年在拘留所37天的法律程序

未成年在拘留所经历37天的拘留有着严格的法律程序。公安机关的刑事拘留。当公安机关发现未成年人涉嫌犯罪,并且符合刑事拘留的条件时,会对其进行拘留。拘留后,公安机关会在24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1、提请逮捕阶段

在拘留后的三日内,公安机关会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2、检察院审查阶段

人民检察院在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会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检察院会根据案件的证据情况、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如果批准逮捕,未成年人会继续被羁押;如果不批准逮捕,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

三、未成年在拘留所关37天的影响

未成年在拘留所关37天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从心理层面来看,长时间的拘留环境可能会给未成年人带来心理压力和创伤。他们可能会感到恐惧、焦虑、无助等情绪,这些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会影响其日后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发展。

1、对学业的影响

在拘留期间,未成年人无法正常接受学校教育,可能会导致学业中断。即使之后回归学校,也可能因为长时间的缺课而跟不上学习进度,影响学习成绩和升学。

2、对未来发展的影响

这段拘留经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成年人的未来发展。例如,在一些就业、参军等方面,可能会因为有过拘留记录而受到限制。而且,社会上可能存在对有拘留经历的未成年人的偏见,这也会给他们的社会融入带来困难。

综上所述,未成年在拘留所是否关37天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和法律程序来确定。在处理未成年人案件时,法律会充分考虑其特殊性和权益保护。那么,未成年人在拘留期间有哪些特殊的权益保障?如何帮助有过拘留经历的未成年人重新回归社会?如果您有更多关于未成年人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

进一步了解:
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专题

精选问答

汽车担保人有什么风险
汽车担保人的风险主要包括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个人信用受损、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等。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汽车贷款时,担保人要承担偿还责任。在一般担保的情况下,银行会先向借款人追讨欠款。如果借款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银行才会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而在连带责任担保中,银行有权直
断绝母子关系怎么办理手续
在我国,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无法通过法律程序办理断绝手续;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如养母子关系,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解除。首先需要明确,母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和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自然血亲是基于生育事实而产生的亲属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生物学上的联系,具有不可选择性和不
诉讼离婚一般开庭几次
诉讼离婚开庭次数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可能开庭一次即判决离婚或不准离婚,也可能因案件复杂、出现新情况等原因需要多次开庭,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甚至更多。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离婚案件,通常开庭一次就能完成审理。比如夫妻双方对离婚意愿、子女抚养权归
劳动仲裁后社保怎么补缴
劳动仲裁后补缴社保,需用人单位携带相关材料到当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补缴手续,若用人单位不履行,劳动者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当劳动者通过劳动仲裁判定用人单位应为其补缴社保后,接下来就是具体的补缴流程。明确补缴主体。补缴社保的责任主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