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骗保行为严重破坏了医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会根据骗保情节的轻重承担不同的法律后果,一般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等。
医保骗保行为的法律后果较为严重且多样。
1、行政责任
根据《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骗保的个人或机构将面临行政处罚。对于参保人员,由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回医保基金损失,并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对于定点医药机构,医疗保障行政部门会责令其退回医保基金损失,并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责令定点医药机构暂停相关责任部门6个月以上1年以下涉及医保基金使用的医药服务,直至由医疗保障经办机构解除服务协议;有执业资格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吊销执业资格。
2、刑事责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属于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个人医保骗保行为同样要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1、行政处罚
个人通过伪造医疗票据、冒名就医、使用他人医保卡看病买药等方式骗保,一旦被发现,首先会被责令退回骗保所得。例如,某地一位参保人员冒用他人医保卡就医买药,累计骗取医保基金数千元,被医保部门责令退回全部金额,并被处以骗取金额3倍的罚款。
2、刑事处罚
如果个人骗保数额达到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就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如有的个人通过虚构住院事实、伪造病历等手段骗取医保基金,数额较大时,将面临刑事审判。一旦定罪,会留下犯罪记录,对个人的生活、工作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如无法从事某些特定职业等。
医疗机构医保骗保行为的法律责任更为严格。
1、行政责任
医疗机构存在诱导参保人员住院、虚记费用、串换药品等骗保行为,医保行政部门会责令其退回骗保金额,并处以罚款。同时,会对医疗机构进行一系列限制措施,如暂停相关科室的医保服务资格,情节严重的会解除医保服务协议。这会直接影响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营和声誉,导致患者流失。
2、刑事责任
医疗机构骗保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都要承担刑事责任。单位可能被判处罚金,相关责任人会被判处有期徒刑等刑罚。例如,某医院通过虚构医疗服务项目骗取医保基金,医院被处以巨额罚款,医院负责人和相关医护人员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医保骗保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医疗机构行为,都要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除了上述提到的情况,还有医保经办机构骗保、医保骗保后主动退回资金的处理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医保方面遇到法律疑问,想了解更详细准确的法律解答,可在本站免费问律师。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