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间可以结婚,只要达到法定结婚年龄,且符合其他结婚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同时,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满足这些实质要件后,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
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只要他们达到了法定结婚年龄,并且符合上述结婚的各项条件,就可以依法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过去,教育部曾有相关规定禁止大学生结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取消了原规定中“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条文,这意味着国家法律和政策不再限制和禁止在校大学生结婚。
不过,虽然法律上允许大学生结婚,但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结婚还是需要慎重考虑。大学期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结婚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和义务,可能会对学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往往经济尚未独立,在物质条件方面可能难以很好地支撑起一个家庭。所以,大学生在决定是否结婚时,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七条
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五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三)未到法定婚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