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律法果
0

民事判决书生效后多久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2025-10-13 11:38:31
0 浏览
推荐律师
王虹建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北京隆安(太原)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民事判决书生效后,若一方当事人未按判决履行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在规定的履行期届满后即可申请强制执行。通常情况下,一审判决的上诉期为15天,若双方均未上诉,判决在上诉期满后生效;二审判决一经作出即生效。生效后会有一个自动履行期,一般为判决书中规定的履行期限,履行期届满仍未履行的,就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在我国民事诉讼程序中,判决的生效时间和申请强制执行的时间有着明确的规定和逻辑顺序。对于一审民事判决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也就是说,在这15天的上诉期内,判决并未生效。若在上诉期内双方当事人都没有上诉,那么上诉期满后判决就正式生效。

而对于二审民事判决书,根据法律规定,二审是终审程序,二审判决一经作出就立即生效,不存在上诉的问题。

判决生效并不意味着马上就能申请强制执行。一般在判决书中,法院会明确规定败诉方的自动履行期限,这个期限是给予败诉方自觉履行判决义务的时间。例如,判决书中可能会写明“被告应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原告货款XX元”,这里的“十日”就是自动履行期。

当自动履行期届满,败诉方仍未按照判决内容履行义务时,胜诉方就有权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强制执行需要向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等相关材料,法院在受理后,会采取一系列执行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等,以保障胜诉方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所以,民事判决书生效后,要等待判决书中规定的自动履行期结束,若对方未履行,就可以立即申请强制执行。

民事判决书生效后多久可以申请强制执行(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三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二百四十五条

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209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