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诈骗罪更严重。二者量刑有所不同,诈骗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侵占罪的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有期徒刑。通常在达到相同数额标准时,诈骗罪的量刑相对更重。
从犯罪构成来看,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其行为模式通常是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而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侵占罪的前提是已经合法持有他人财物,而后产生非法占有目的并拒不归还。
从量刑角度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而侵占罪,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从司法实践情况来看,诈骗罪在现实生活中发案率相对较高,涉及的金额往往也比较大,对社会秩序和公众的财产安全造成的影响更为广泛和严重。而侵占罪的发生范围相对较窄,主要集中在特定的财物保管等关系中。
不过,具体到每一个案件的严重程度,不能仅仅依据罪名来判断,还需要综合考虑犯罪的数额、情节、造成的后果以及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等多方面因素。但总体而言,诈骗罪在刑罚设置和社会危害程度上通常比侵占罪更严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条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