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律法果
0

债务人还款能否构成时效中断

2025-10-06 06:53:23
0 浏览
推荐律师
黄志敏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福建格中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债务人还款能构成时效中断。

根据法律规定,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而债务人还款属于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之一。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债务人还款这一行为,显然可以认定为是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的表现。当债务人进行还款时,就表明其承认了债务的存在,并愿意履行偿还义务,这直接导致了诉讼时效的中断。

从实际意义来讲,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在于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避免权利义务关系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而债务人主动还款,说明债务关系依然在双方的关注和处理之中,此时若不认定时效中断,继续计算诉讼时效,对债权人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诉讼时效制度设立的初衷。

举例说明,甲于2020年1月1日借给乙1万元,约定还款期限为1年,诉讼时效为3年。到了2022年1月1日,乙向甲偿还了部分借款。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到2023年1月1日到期的诉讼时效就因为乙的还款行为而中断,诉讼时效期间从2022年1月1日起重新计算3年。

综上所述,债务人还款能够构成时效中断,这在法律规定和实际应用中都有明确的体现和意义。

债务人还款能否构成时效中断(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九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106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