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释金没交将无法获得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继续被羁押。若已被取保候审但未按规定缴纳保释金,可能会被撤销取保候审,重新羁押,还可能面临罚款等处罚。
在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通过提供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的方式来获得在一定范围内的人身自由。保释金即取保候审保证金,是为了保证被取保候审人遵守相关规定而缴纳的款项。
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属等没有缴纳保释金,那么通常是不能办理取保候审手续的。因为缴纳保证金是取保候审的条件之一,司法机关不会在未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允许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取保候审,他们会继续处于被羁押的状态,直到符合其他可以解除羁押的条件,比如案件侦查终结、被宣告无罪等。
而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经被取保候审,但没有按照规定缴纳保释金,这属于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相关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对于未缴纳保证金的情况,司法机关可以直接决定撤销取保候审,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重新羁押。同时,司法机关还有权根据具体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罚款等处罚。
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取保候审人应当遵守各项规定,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等。若违反规定,即使缴纳了保释金,也可能面临保释金被没收等后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九十四条
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
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