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律法果
0

刑事案件被告人不认罪认罚法院会怎么处理

2025-09-30 20:11:19
0 浏览
推荐律师
涂伟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北京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刑事案件被告人不认罪认罚,法院会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作出判决。若证据确实、充分,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会作出有罪判决;若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则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在刑事案件中,认罪认罚制度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被告人不认罪认罚并不影响法院的正常审判程序。

有罪判决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如果控方提供的证据确实、充分,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证明被告人实施了被指控的犯罪行为,达到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那么即使被告人不认罪认罚,法院依然会依法作出有罪判决。例如在一些盗窃案件中,有监控视频清晰记录了被告人的盗窃行为,有现场的指纹、脚印等物证,还有证人证言等,这些证据相互印证,足以认定被告人有罪,法院就会根据具体的犯罪情节和法律规定量刑。

无罪判决的情况:如果控方提供的证据存在疑点,不能排除合理怀疑,无法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来证明被告人有罪,那么根据疑罪从无的原则,法院会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比如在某些杀人案件中,关键的凶器上没有被告人的指纹,证人证言存在矛盾且无法核实,其他间接证据也不能指向被告人实施了犯罪行为,此时法院就会作出无罪判决。

被告人不认罪认罚,就不能享受认罪认罚从宽的量刑优惠。法院在量刑时会根据具体的犯罪事实、犯罪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法律的有关规定进行判处。

刑事案件被告人不认罪认罚法院会怎么处理(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条

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378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