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中介存在欺骗行为,可向劳动监察大队、当地工商局、公安机关、商务主管部门等进行投诉,若涉及民事纠纷也可通过法院诉讼解决。
劳动监察大队:劳动监察大队是劳动行政部门保障劳动法实施的执法机构。当劳务中介在招聘、用工等方面存在欺骗行为,如虚假承诺工作岗位、薪资待遇,收取不合理费用却未提供相应服务等,都可以向其投诉。投诉时需准备好相关证据,如与中介签订的合同、聊天记录、付款凭证等,劳动监察大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处理,若中介存在违法行为,会依法责令其改正,甚至给予行政处罚。
当地工商局:工商局负责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若劳务中介存在虚假宣传、无照经营等欺骗行为,可向工商局投诉。工商局会对中介公司的经营资质、宣传内容等进行审查,若发现问题,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处罚,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公安机关:如果劳务中介的欺骗行为涉嫌诈骗犯罪,比如以介绍工作为名,收取大量费用后失联等,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立案侦查,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报案时要尽可能详细地向警方描述事件经过和提供相关证据,以便警方开展工作。
商务主管部门:部分劳务中介业务可能受商务主管部门监管。当劳务中介在经营活动中违反商务领域的相关规定进行欺骗行为时,可向商务主管部门投诉。商务主管部门会按照其职责范围对中介进行调查和处理。
法院:若是劳务中介的欺骗行为给当事人造成了经济损失等民事纠纷,可通过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来解决。需要撰写好起诉状,准备好相关证据,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审理并作出判决,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六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有条件的地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试行在互联网公布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但对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应当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