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雇工人赔偿需根据不同情形计算。若属合法解除且符合支付经济补偿情况,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计算;若属违法解除,需支付赔偿金,为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
要明确解雇工人的性质,不同性质下赔偿计算方式不同。
合法解除且需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这里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例如,劳动者在单位工作了3年零4个月,那么经济补偿就是3.5个月的工资。如果该劳动者劳动合同解除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那么经济补偿就是5000×3.5 = 17500元。
若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比如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三倍就是12000元。若劳动者月工资为15000元,在计算经济补偿时,就按照12000元为基数计算。
而违法解除的情形。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上述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例如,用人单位无故辞退工作了2年的劳动者,该劳动者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正常经济补偿是2×4000 = 8000元,那么违法解除的赔偿金就是8000×2 = 16000元。
还有一些无需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如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等。所以,在计算解雇工人赔偿时,要准确判断解雇的性质和原因,才能正确计算赔偿金额。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