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伤二级不赔偿且未取得谅解的情况下,一般会在法定量刑幅度内从重处罚,通常会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到两年左右,但具体量刑还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致人轻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轻伤二级属于轻伤范畴,本就在此量刑区间内。
在司法实践中,赔偿和取得被害人谅解是常见的从轻处罚情节。当犯罪嫌疑人不赔偿且未取得谅解时,意味着其没有展现出积极悔罪、弥补被害人损失的态度,法院在量刑时通常会从重处罚。一般来说,可能会判处接近三年的有期徒刑,多数情况下会在一年到两年的区间进行量刑。
不过,最终的判决并非仅取决于是否赔偿和谅解这两个因素。法官还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其他情节,比如犯罪动机。如果是因为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引发的伤害,与出于恶劣动机的伤害在量刑上会有所不同。
犯罪手段也是重要考量因素。使用凶器伤害他人与徒手伤害相比,手段更为恶劣,量刑可能更重。犯罪嫌疑人的一贯表现也会被纳入考量,如果其平时表现良好、无前科劣迹,可能在量刑时会相对从轻;反之,如果有多次违法犯罪记录,量刑可能会更重。
被害人是否存在过错也会影响量刑。如果被害人在案件中有一定过错,比如先挑衅、辱骂犯罪嫌疑人等,那么犯罪嫌疑人的量刑可能会适当从轻。轻伤二级不赔偿不谅解的判决是一个综合考量多种因素的结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