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交规下,醉驾会面临吊销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禁驾等处罚。
在我国,醉驾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交通违法行为,新交规对醉驾的处罚十分严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这里的吊销驾驶证意味着驾驶人在规定期限内丧失驾驶资格,不能合法上路行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则是因为醉驾已经触犯了刑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拘役的期限,一般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这表明醉驾不仅会面临行政处罚,还会留下刑事犯罪记录,对个人的工作、生活等多方面产生严重影响,比如可能会影响就业,一些单位在招聘时会对有刑事犯罪记录的人员进行限制;也会影响子女未来的一些职业选择,如报考军警院校、参军、考公务员等需要进行政审的情况。
如果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处罚更为严厉。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如果醉驾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这体现了法律对因醉驾导致严重后果行为的零容忍态度。醉驾的处罚是多方面且严厉的,目的是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