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律法果
0

故意不还钱是什么罪名

2025-11-16 03:08:45
0 浏览
推荐律师
涂伟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北京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一般情况下,故意不还钱属于民事纠纷,不构成犯罪。但在特定情形下,可能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若在借款时就有非法占有目的,可能构成诈骗罪。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遇到他人故意不还钱的情况。通常而言,单纯的故意不还钱只是一种民事违约行为。当一方借款后故意不按照约定还款,出借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比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借款人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等。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事实情况,依法作出判决。

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会使故意不还钱的行为上升到刑事犯罪层面。其中一种情况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也就是说,当出借人通过民事诉讼获得了胜诉判决,借款人有能力偿还借款却故意不执行法院的判决,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就可能构成此罪。例如借款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等。

如果借款人在借款时就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借款,数额较大的,则可能构成诈骗罪。比如编造虚假的借款用途,使出借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将款项借出,之后故意不还钱且挥霍借款,这种行为就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对于故意不还钱的行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犯罪。

法律依据: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第二十三条

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应当依下列顺序遵守和采用该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技术方法:

(一)国家标准;

(二)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三)该专业领域多数专家认可的技术方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37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