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看守所放人通常最先通知罪犯本人,同时也会按照规定通知罪犯的家属、社区矫正机构等相关方面。
从通知罪犯本人角度来看,这是最直接且首要的。当法院作出缓刑判决后,看守所会依据判决结果对罪犯执行释放程序。在释放前,会明确告知罪犯其已被判处缓刑,相关的释放手续已办理完成,让罪犯知晓自己接下来可以离开看守所,并了解缓刑期间需要遵守的规定和注意事项。这对于罪犯做好回归社会的准备非常重要,使其能够清楚自己后续的行动方向。
通知家属也是常见的做法。家属往往对罪犯的情况十分关心,及时通知家属可以让他们提前做好迎接罪犯的准备。家属能够为罪犯提供生活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慰藉,有助于罪犯更好地适应回归社会后的生活。一般来说,看守所会通过电话等方式联系罪犯家属,告知他们罪犯即将被释放的时间和相关事宜。
通知社区矫正机构是具有重要法律意义的环节。根据法律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看守所需要将罪犯的相关信息和释放情况告知其居住地的社区矫正机构,以便社区矫正机构及时掌握罪犯的动态,做好接收和监管准备。社区矫正机构会根据罪犯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监督罪犯遵守缓刑期间的各项规定,如定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会客规定等,确保缓刑制度能够有效执行,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缓刑看守所放人的通知涉及多个方面,都是为了保障罪犯顺利回归社会和缓刑制度的有序实施。
法律依据: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 3.1
重伤使人肢体残废、毁人容貌、丧失听觉、丧失视觉、丧失其他器官功能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损伤,包括重伤一级和重伤二级。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 3.2
轻伤使人肢体或者容貌损害,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功能部分障碍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中度伤害的损伤,包括轻伤一级和轻伤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