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抚养权争夺的法律程序中,立案时间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具体来说,法院在收到起诉材料后,会对其进行审查,判断是否符合起诉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这些条件都满足,法院就会在规定的七日内予以立案。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立案时间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起诉材料是否齐全、清晰,如果材料存在缺失或模糊不清的情况,法院可能会要求当事人补充材料,这就会导致立案时间的延长。在一些案件受理高峰期,法院的工作量较大,立案审查的时间可能也会稍有延迟,但总体上也会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七日期限来执行。
对于当事人而言,为了确保能够顺利、快速立案,在起诉前应准备好完整、准确的起诉材料,包括起诉状、相关证据等。起诉状应明确写明原被告的身份信息、诉讼请求(即争夺孩子抚养权的具体诉求)以及事实和理由等内容。相关证据则要能够支持自己的诉求,比如自己的经济状况证明、孩子的生活环境情况等。这样可以提高立案的效率,使案件能够尽快进入后续的审理程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二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八十五条
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间。
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
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法定休假日的,以法定休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