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判缓刑后,犯罪分子无需在监狱内服刑,而是实行社区矫正。在此期间需遵守相关规定,若违反可能会被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在考验期内表现良好则原判刑罚不再执行。
当醉驾被判处缓刑后,具体的执行程序和要求如下。交付执行。法院会在判决生效后,将有关法律文书送达社区矫正机构,一般是犯罪分子居住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同时,犯罪分子应在规定时间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通常是在判决书生效后十日内到达。
在社区矫正期间,犯罪分子需要遵守一系列规定。要定期向社区矫正机构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包括自己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一般是每月一次书面报告。要遵守关于会客的规定,未经批准不得会见特定人员。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社区矫正机构批准,例如因工作调动需要迁居到其他城市,就必须经过批准才行。
社区矫正机构会为缓刑人员制定矫正方案,根据其个人特点、悔罪表现等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法治、道德等教育,组织其参加公益活动,增强其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如果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分子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例如,在缓刑期间又因违法被行政拘留,就可能面临撤销缓刑。而如果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罪分子遵守规定,没有出现上述违规情况,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七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