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伤残结果出来后拿到赔偿金的时间并不固定,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从几个月到一年以上不等。
在不同的情形下,拿到赔偿金的时间差异较大。如果是走协商赔偿的途径,且双方对于赔偿金额等各项事宜都没有争议,那么在伤残鉴定结果出来后,通常在较短时间内,比如一两个月左右就可能拿到赔偿金。双方达成一致后,责任方会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方式支付赔偿款项。
实际情况中很多时候无法通过协商顺利解决赔偿问题,这时就需要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来处理。在诉讼过程中,从伤残鉴定结果出来到最终拿到赔偿金的时间就会比较长。
一般来说,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有一定的审限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还可以延长。但这只是法院审理案件的时间,不包括前期准备和后期执行的时间。
在起诉前,需要准备相关的证据材料、撰写起诉状等,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法院立案后,还可能涉及到送达传票、开庭审理等程序。如果对方对鉴定结果有异议,还可能会申请重新鉴定,这又会进一步延长整个诉讼的时间。
即使法院判决了,也不一定能马上拿到赔偿金。如果责任方主动履行判决,那么在判决生效后的一定时间内可以拿到赔偿。但如果责任方不主动履行,还需要申请强制执行,强制执行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程序。所以,通过诉讼途径,从伤残鉴定结果出来到拿到赔偿金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三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