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盈利指的是行为人通过违反法律法规的方式所获取的经济利益。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和法律制度。
在法律层面,非法盈利包含多方面特征。其行为具有违法性,即违反了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比如在金融领域,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设立金融机构并开展吸储、放贷等业务以获取利润,就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的规定。
非法盈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商业活动中,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是常见的非法盈利手段。商家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以次充好,将不合格产品推向市场,赚取差价。像一些不良商家生产假冒名牌化妆品,不仅侵犯了品牌方的知识产权,还可能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非法传销也是典型的非法盈利行为。传销组织通常以快速致富为诱饵,吸引大量人员加入,通过收取会员费、发展下线等方式获取利益。这种行为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使众多参与者遭受经济损失。
从法律后果来看,实施非法盈利行为的主体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情节较轻的,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例如,商家无照经营并获取非法盈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责令其停止经营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而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比如非法经营罪,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非法盈利是一种违背法律规定、损害公共利益和市场秩序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五条
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
(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
(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
(四)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