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造成轻伤害通常不构成犯罪,不会被判刑。因为正当防卫是合法的行为,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只要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即使造成不法侵害人轻伤害,也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从法律层面明确了正当防卫的合法性和免责性。
构成正当防卫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一是存在不法侵害,且这种侵害必须是现实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想的。例如,有人正在实施暴力抢劫、故意伤害等违法行为,才能实施正当防卫。二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即侵害行为已经开始且尚未结束。如果不法侵害尚未开始或者已经结束,就不能再进行所谓的“正当防卫”,否则可能构成防卫不适时。比如,在侵害人已经停止攻击并准备离开时,再对其进行攻击,就不属于正当防卫。
三是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不能为了制止不法侵害而对无辜的第三人实施攻击。四是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对于造成轻伤害的情况,一般认为是在合理的防卫限度内,因为轻伤害通常没有达到重大损害的程度。
如果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不过轻伤害并不属于重大损害的范畴。对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