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室盗窃判刑流程一般包括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和执行五个阶段。
立案阶段。当发生入室盗窃案件后,被害人或相关人员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会对案件进行审查,判断是否符合立案条件。如果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范围的,公安机关会予以立案。例如,被盗财物价值达到当地规定的盗窃罪立案标准,或者存在其他明显的盗窃犯罪迹象等情况,就会启动立案程序。
侦查阶段。立案后,公安机关会展开侦查工作。这包括对犯罪现场进行勘查,收集指纹、脚印、监控录像等物证;询问被害人、证人,了解案件发生的具体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追捕等。在这个阶段,公安机关会尽力查明犯罪事实,收集充分的证据,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构成入室盗窃以及相关的情节。
审查起诉阶段。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会将案件移送至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会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包括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等。同时,人民检察院还会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就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再是审判阶段。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会依法进行审理。在庭审过程中,会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环节。控辩双方会就案件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最终,人民法院会根据查明的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如果被告人被认定构成入室盗窃罪,法院会根据犯罪的情节、数额等因素,判处相应的刑罚。
执行阶段。如果被告人在法定期限内没有上诉,或者上诉后二审维持原判,判决就会生效。此时,刑罚会进入执行阶段。如果是判处有期徒刑等刑罚,罪犯会被送往监狱执行;如果是判处罚金等财产刑,会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可以延长至十五日。
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