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事故逃逸的处理流程通常包括报案与受理、现场勘查、调查取证、责任认定、处罚与追逃、移送起诉等环节。
报案与受理。当酒驾事故发生且驾驶人逃逸后,事故现场的目击人员、被害人或者其他知情人员会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后,会立即接受,并询问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车辆类型、车辆牌号等信息,做好记录。
现场勘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迅速派交通警察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勘查工作。勘查内容包括现场痕迹、物证的提取,如刹车痕迹、碰撞碎片等,绘制现场图,拍摄现场照片,收集与事故有关的证据。通过现场勘查,初步判断事故的严重程度和事故发生的经过。
然后进入调查取证阶段。交警会对事故现场周边进行走访调查,寻找目击证人,了解逃逸车辆和驾驶人的特征。同时,调取事故现场附近的监控视频,查看逃逸车辆的行驶路线和逃逸方向。还会对酒驾的相关证据进行收集,如对事故现场遗留的酒液、驾驶人的血液酒精含量进行检测等。
之后是责任认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事故现场勘查、调查取证等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由于驾驶人酒驾且逃逸,通常会被认定为承担全部责任。
在处罚与追逃方面,对于逃逸的驾驶人,公安机关会发布通缉令进行追逃。一旦抓获逃逸驾驶人,会对其酒驾和逃逸的违法行为分别进行处罚。酒驾根据血液酒精含量的不同,可能面临暂扣驾驶证、罚款、拘留等处罚;而逃逸则会加重处罚,可能吊销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驾驶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会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检察机关会根据证据材料,决定是否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驾驶人进行审判,作出相应的刑事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后,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赶赴现场,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并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交通。
交通警察应当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收集证据;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可以扣留事故车辆,但是应当妥善保管,以备核查。
对当事人的生理、精神状况等专业性较强的检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委托专门机构进行鉴定。鉴定结论应当由鉴定人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