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诈骗通缉犯是否会被严重处罚需视具体情况而定。若犯罪情节严重,符合加重处罚情形,会受到较重刑罚;若存在从轻情节,处罚可能相对较轻。
通缉是公安机关对在逃的犯罪分子通令缉捕的紧急侦查措施,本身并不直接决定处罚的严重程度。处罚的依据主要是犯罪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为准则。
根据《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如果诈骗通缉犯的诈骗数额达到巨大或特别巨大标准,或者存在诸如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等严重情节,那么通常会面临较为严重的处罚。
也存在一些可能导致处罚相对不那么严重的情况。例如,通缉犯在归案后有自首情节,根据法律规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若有立功表现,如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也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还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如果是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诈骗通缉犯的处罚是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定的,不能简单地认为被通缉就一定会受到严重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