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律法果
0

赡养老人的协议书是否有法律效力

2025-10-24 08:02:29
0 浏览
推荐律师
郭广吉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北京中阔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赡养老人的协议书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具有法律效力,若不符合法定条件则可能无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赡养老人的协议书属于民事协议,若要具有法律效力,同样需要满足这些基本条件。

从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来看,签订赡养协议的各方应当是能够辨认自己行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比如,若一方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处于昏迷状态、不能正确表达自己意志的老人,或者是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来签订赡养协议,这样的协议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因为他们无法准确理解协议内容和承担相应的权利义务。

意思表示真实要求签订协议的各方是基于自己的真实意愿,没有受到欺诈、胁迫等情形。例如,子女在被他人威胁的情况下签订了赡养老人的协议,并非其内心真实想承担赡养责任,那么该协议的效力就会受到影响,受胁迫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也是关键。赡养协议不能违反法律关于赡养义务的强制性规定。法律明确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这种义务是法定的,不能通过协议免除。如果协议中约定子女无需承担任何赡养责任,这样的条款就是无效的。同时,协议内容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比如不能约定一些违背传统道德观念、伤害老人感情的赡养方式。

赡养协议还应当符合法定的形式。虽然法律没有对赡养协议的形式作出严格的要求,但一般来说,书面形式的协议更有利于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避免日后产生纠纷。当赡养协议满足上述条件时,它就具有法律效力,各方都应当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若一方不履行协议,另一方可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赡养老人的协议书是否有法律效力(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 第二十条

经老年人同意,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赡养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和老年人的意愿。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所在单位监督协议的履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126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