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款中间还过一次,诉讼时效会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在法律规定中,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益的权利的法律制度。对于欠款纠纷,一般适用三年的诉讼时效。当欠款人在欠款期间偿还了部分款项时,这一行为会导致诉讼时效的中断。
什么是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还款行为就是典型的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之一。例如,甲于2020年1月1日借给乙一笔钱,约定还款期限为1年,正常情况下诉讼时效到2023年1月1日届满。但如果乙在2021年6月1日偿还了部分欠款,那么从2021年6月1日起,诉讼时效中断,重新开始计算三年,即新的诉讼时效到2024年6月1日届满。
证明还款导致时效中断的证据:为了证明诉讼时效因还款而中断,债权人需要保留相关的证据。这些证据可以包括银行转账记录、收款收据、微信或支付宝的转账截图、还款协议等。这些证据能够清晰地证明还款的时间和金额,从而确定诉讼时效重新起算的时间点。
多次还款的情况:如果欠款人多次还款,每次还款都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期间都会重新起算。每次还款后,都要注意新的诉讼时效期间,避免因超过时效而丧失胜诉权。欠款中间还过一次会使诉讼时效中断并重新计算,债权人要妥善保留还款证据,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九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