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贷的人群较为复杂,主要包括正规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民间职业放贷人、企业及个人等。
正规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是合法合规放贷的主要群体。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信贷人员,依据国家的金融政策和机构的规定,向符合条件的个人和企业提供贷款服务。他们放贷有着严格的流程和审核机制,会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例如,在发放住房贷款时,会查看借款人的收入证明、征信报告等,以确保贷款能够按时收回,保障金融机构和储户的利益。
民间职业放贷人是专门从事民间借贷业务以获取利息收益的群体。他们通常以自有资金或者通过筹集资金的方式进行放贷。一些民间职业放贷人可能会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放贷经验,但也存在部分人不具备合法资质,并且可能会采取一些不规范甚至违法的手段来追讨债务。比如,有些民间放贷人会设置高额利息,远远超过法律规定的合理范围,形成所谓的“高利贷”,给借款人带来沉重的负担。
企业也可能成为放贷主体。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内部会设立财务公司,为集团内的成员企业提供贷款,以满足成员企业的资金需求,促进集团内部的资金合理配置和业务发展。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线上平台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对借款人进行风险评估和放贷。
个人之间也会存在放贷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朋友、亲戚之间可能会出于帮助等目的进行资金拆借。这种借贷往往基于相互之间的信任,一般金额相对较小,手续也比较简单,但也可能因为没有明确的借贷协议等问题,在还款时产生纠纷。
法律依据:
《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第十一条
个人贷款申请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借款人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或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境外自然人;
(二)贷款用途明确合法;
(三)贷款申请数额、期限和币种合理;
(四)借款人具备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五)借款人信用状况良好,无重大不良信用记录;
(六)贷款人要求的其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