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争取不予起诉。如犯罪情节轻微、危害不大,不构成犯罪;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有自首、立功等法定从宽情节且情节显著轻微等情形。以下将详细阐述帮信罪可争取不予起诉的具体情况及相关关联问题。
帮信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在以下情况可以争取不予起诉: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如果嫌疑人虽然实施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的行为,但综合考虑其参与程度、所起作用、获利情况等因素,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根据《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不认为是犯罪,这种情况下检察机关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例如,嫌疑人只是偶尔为他人提供了一次支付结算帮助,且涉及的金额极小,未对社会造成实质性危害。
2、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
如果侦查机关收集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嫌疑人构成帮信罪,无法达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起诉标准,检察机关可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第四款的规定,作出不起诉决定。比如,现有证据无法证明嫌疑人主观上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
3、具有法定从宽情节,且情节轻微的
嫌疑人具有自首、立功、坦白等法定从宽情节,并且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检察机关可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作出不起诉决定。例如,嫌疑人在案发后主动投案自首,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并且帮助司法机关抓获其他犯罪嫌疑人,同时其在帮信犯罪中所起作用较小,获利不多。
在司法实践中,有不少帮信罪情节轻微争取不予起诉的案例。下面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1、案例一:在校学生涉案
某高校学生小李,因贪图小利,将自己的银行卡提供给他人使用,他人利用该银行卡进行网络赌博的资金流转,小李获利500元。案发后,小李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如实供述了自己的行为。检察机关经审查认为,小李系在校学生,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且具有自首情节,依法可以免除刑罚,最终作出不起诉决定。
2、案例二:获利极少且及时止损
小张在网上看到一则兼职广告,声称帮忙进行网络支付结算可赚取报酬。小张参与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可能存在问题,便主动停止了相关行为,且获利仅200元。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小张积极配合,提供了相关线索。检察机关考虑到小张获利极少,且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停止了帮助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决定不予起诉。
3、案例分析总结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对于帮信罪情节轻微的情况,检察机关会综合考虑嫌疑人的主观故意、参与程度、获利情况、是否具有从宽情节等因素,来决定是否作出不起诉决定。这也提醒广大群众,要增强法律意识,避免因贪图小利而陷入违法犯罪的泥潭。
帮信罪嫌疑人若想争取不予起诉,需要准备相关材料来证明自己符合不起诉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证明情节轻微的材料
可以收集能够证明自己参与程度低、所起作用小、获利少等方面的材料。比如,与涉案人员的聊天记录,证明自己只是偶尔帮忙,并非积极主动参与犯罪;银行交易明细,显示自己获利金额极小。
2、法定从宽情节的证据
如果具有自首、立功、坦白等情节,要准备相应的证据。自首的,可以提供公安机关的到案经过说明;立功的,要提供相关的立功线索及查证属实的证明材料;坦白的,可以提供自己如实供述的笔录等。
3、悔罪表现的材料
可以准备一些能够体现自己悔罪态度的材料,如悔过书,表达自己对犯罪行为的认识和悔悟;积极退赃退赔的凭证,证明自己愿意弥补被害人的损失。
4、社会危害性小的证明
可以收集社区、学校或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证明自己平时表现良好,此次犯罪是偶犯、初犯,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
帮信罪在情节显著轻微、证据不足、具有法定从宽情节等情况下可以争取不予起诉。实践中有不少情节轻微争取不予起诉的案例,同时争取不予起诉需要准备证明情节轻微、法定从宽情节、悔罪表现、社会危害性小等方面的材料。那么,帮信罪不予起诉后是否会留下案底?帮信罪争取不予起诉的成功率有多大?如果您有这些法律问题,可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