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安局立案后,部分情况下是可以撤销的。一般来说,若存在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等法定情形,经法定程序可以撤销案件。但并非所有立案案件都能撤销,需依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判断。
在公安局立案后,是存在可以撤销的情况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有些行为虽然看似符合犯罪的表象,但实际上其造成的危害非常小,没有达到犯罪的程度。比如一些邻里之间因为琐事发生的轻微伤害行为,经过调解和赔偿,双方达成和解,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认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从而撤销案件。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不同的犯罪有不同的追诉时效。例如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犯罪,经过五年就不再追诉。如果犯罪行为发生后,经过了相应的追诉时效期限,就可以撤销案件。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特赦是国家对特定的犯罪分子免除其刑罚的全部或者部分的执行。如果犯罪嫌疑人被特赦,那么立案的案件就应当撤销。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像侮辱罪、诽谤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等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如果被害人没有向法院告诉或者在告诉后又撤回告诉,公安机关就可以撤销案件。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犯罪主体已经不存在,无法再对其进行刑事追究,所以应当撤销案件。
公安局立案后撤销案件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基于法律规定和案件的实际情况。
1、证据不足
在侦查过程中,如果发现收集到的证据不足以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犯罪行为,那么就不应当继续追究其刑事责任,此时可以撤销案件。例如,在一些盗窃案件中,虽然有财物丢失的事实,但没有足够的证据指向特定的犯罪嫌疑人,经过进一步侦查也无法获取有效证据,就可以考虑撤销案件。
2、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有些行为可能在表面上看起来像是犯罪,但经过深入调查和分析,发现其并不符合犯罪的构成要件。比如一些正当防卫行为,在当时的情况下,行为人的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虽然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后果,但属于合法的防卫行为,不构成犯罪,此时就应当撤销案件。
3、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
在一些轻微的刑事案件中,如故意伤害(轻伤)案件,如果双方当事人在公安机关的调解下达成和解协议,被害人表示谅解犯罪嫌疑人,并请求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可以撤销案件。
公安局立案后撤销案件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
1、提出撤销案件的建议
侦查人员在发现案件符合撤销条件时,应当制作撤销案件报告书,写明案件的基本情况、撤销案件的理由和依据等内容,然后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2、批准撤销案件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在收到撤销案件报告书后,会对案件进行审查。如果认为确实符合撤销条件,就会批准撤销案件。
3、通知相关人员
案件撤销后,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通知原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法定代理人以及案件移送机关。对于已经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解除强制措施。
4、处理相关财物
如果在侦查过程中对涉案财物进行了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在撤销案件后,应当及时解除这些措施,并将财物返还给原所有人。
综上所述,在公安局立案后,在符合法定条件和遵循法定程序的情况下是可以撤销的。但具体的案件情况各不相同,是否能够撤销以及如何撤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比如对于一些复杂的经济犯罪案件,其撤销与否就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考量。如果您在这方面还有其他疑问,比如立案后撤销案件对当事人有哪些影响等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律师会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