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诈骗犯罪者坐牢后不还钱,被害人可通过多种途径追讨。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若发现其有可供执行财产能保障债权实现;若对方确无财产可执行,法院会裁定终结本次执行,待有财产时恢复执行;还可提起民事诉讼,以生效判决为依据申请执行。若犯罪者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当诈骗犯罪者坐牢后仍不还钱,被害人不必惊慌,可通过以下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1、申请强制执行
被害人可依据刑事判决书中的退赔内容,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受理后,会对犯罪者的财产状况进行调查。若发现其名下有房产、车辆、存款等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会依法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并进行拍卖、变卖,以所得款项偿还被害人的损失。
2、确认无财产可执行的处理
若经调查,犯罪者确实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会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但这并不意味着被害人的权利无法实现,一旦发现犯罪者有新的财产线索,被害人可随时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3、提起民事诉讼
除了依据刑事判决申请执行外,被害人还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犯罪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通过民事诉讼,被害人可以获得更明确的民事判决,以此为依据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更有力地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般情况下,诈骗犯罪者坐牢后不还钱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加重处罚。
1、刑罚的确定依据
在刑事审判中,法院对诈骗犯罪的量刑主要依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当法院作出判决时,这些量刑情节已经被综合考虑在内。所以,单纯的不还钱行为并非是加重刑罚的法定情节。
2、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如果犯罪者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意味着,若犯罪者故意不还钱且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会面临新的刑事处罚。
3、影响减刑假释
在服刑期间,犯罪者的还款态度和行为会影响其减刑、假释的申请。积极退赃退赔通常被视为悔罪表现良好的体现,有助于犯罪者获得减刑、假释的机会;而拒不还钱则可能使犯罪者难以获得监狱和法院的认可,从而影响其减刑、假释的审批。
若诈骗犯罪者坐牢后确实没钱还,可按以下方式处理。
1、法院强制执行措施
法院会对犯罪者的财产进行全面调查,包括查询其银行账户、房产、车辆等。即使犯罪者当下没有现金可供偿还,法院也会对其其他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对于一些可变现的财产,如股票、基金等,法院会依法进行处置,以所得款项偿还被害人。
2、分期偿还
如果犯罪者确实没有一次性偿还的能力,在取得被害人同意的情况下,法院可以裁定犯罪者分期偿还。分期偿还的方式可以减轻犯罪者的还款压力,同时也能让被害人逐步获得赔偿。
3、服刑期满后的偿还义务
犯罪者服刑期满后,其还款义务并不会因此免除。一旦有了经济收入,仍需继续履行还款责任。被害人有权随时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要求犯罪者偿还剩余的款项。
综上所述,面对诈骗犯罪坐牢后还钱相关的各种问题,被害人有多种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犯罪者也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会遇到诸如财产调查困难、犯罪者转移财产等问题。如果您在这方面有任何疑问,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