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复议再诉讼即行政复议前置,适用的法律情形包括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纳税争议案件,如对纳税主体、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等有争议;专利复审委员会复审前置,如对驳回申请的决定不服等。明确这些情形有助于当事人正确选择法律救济途径。
先复议再诉讼,也就是行政复议前置,指行政相对人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在寻求法律救济途径时,应当先选择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而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经过行政复议之后行政相对人对复议决定仍有不同意见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1、自然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确认案件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这是因为自然资源的权属确认往往涉及复杂的历史、政策等因素,行政机关在这方面具有更专业的知识和处理能力,先由行政机关进行复议有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
2、纳税争议案件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纳税争议涉及到国家税收征管的专业性和严肃性,先通过行政复议解决可以充分发挥税务机关的专业优势。
3、专利复审委员会复审前置
《专利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专利申请人对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驳回申请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复审。专利申请人对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复审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专利问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由专利复审委员会先进行复审,能更好地对专利申请进行专业判断。

在自然资源所有权方面,行政复议前置有着实际的案例体现。行政复议前置在这类案件中是必要且合理的程序安排。
1、案例介绍
某地甲村和乙村就一片山林的所有权产生争议,政府作出了将山林所有权划归乙村的决定。甲村认为该决定侵犯了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山林所有权。此时,按照法律规定,甲村不能直接向法院起诉,而是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
2、行政复议的优势
行政机关在处理这类自然资源所有权争议时,具有专业的调查能力和丰富的处理经验。他们可以对山林的历史使用情况、相关的政策文件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例如,行政机关可以查阅历史档案,了解这片山林在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归属和使用情况,还可以组织专家进行实地勘查和评估。这些工作对于准确判断山林的所有权归属至关重要。
3、后续诉讼的衔接
如果甲村对行政复议决定仍然不服,那么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可以根据行政复议的结果和相关证据进行审理。行政复议阶段的调查和处理结果可以为法院的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有助于法院更准确地作出判决。
纳税争议行政复议前置有着明确的流程,这一流程对于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国家税收征管秩序都具有重要意义。
1、缴纳税款或提供担保
当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首先必须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这是启动行政复议的前提条件。例如,某企业认为税务机关对其某项业务的计税依据认定过高,在申请行政复议前,该企业需要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先缴纳相应的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担保,如银行保函等。
2、申请行政复议
在完成上述步骤后,纳税人等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纳税人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交行政复议申请,并提交相关的证据材料,如纳税申报资料、财务报表等,以支持自己的主张。行政复议机关会对申请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3、行政复议的审理和决定
行政复议机关受理申请后,会对纳税争议进行全面的审理。他们会审查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合理,包括纳税主体的认定、征税对象的确定、计税依据的计算等方面。在审理过程中,会听取双方的意见和陈述,并进行必要的调查核实。经过审理后,行政复议机关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可能维持原税务机关的决定,也可能撤销或变更原决定。
4、提起行政诉讼
如果纳税人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在诉讼阶段,法院会对行政复议决定和相关事实进行进一步的审查和判断,最终作出公正的判决。
以上介绍了先复议再诉讼的具体法律情形、相关案例及详细流程。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存在其他类似的行政复议前置情况,比如商标评审委员会的相关复审等。如果大家在遇到具体的法律问题,不确定是否属于行政复议前置情形,或者在行政复议和诉讼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您提供详细的解答和专业的法律建议。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