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期间通常不算在诉讼期限内。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是两种不同的救济途径,一般行政相对人选择先进行行政复议,在复议期间不能同时启动行政诉讼,且复议结束后才开始计算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这保障了当事人的救济权利,也确保程序的有序进行。
行政复议期间通常是不算在诉讼期限内的。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两种不同的权利救济途径。
1、法律规定
根据相关法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复议机关受理后,在复议决定作出前,当事人不能就同一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这意味着行政复议程序会暂时阻断行政诉讼程序的启动。
2、期限计算
当行政复议程序结束后,才开始计算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比如,公民对某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先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在60日内作出复议决定,若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仍不服,其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是从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开始计算,而不是从最初知道该行政处罚决定时起算。这一规定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救济权利,让当事人有足够时间通过行政复议来解决问题,若复议结果不满意,还能有合理的时间去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期间诉讼期限的计算有明确的规则。
1、复议维持的情况
如果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维持原行政行为的复议决定,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这里的15日就是从收到复议决定书这个时间节点开始起算,而不考虑之前行政复议所花费的时间。
2、复议改变的情况
当行政复议机关改变了原行政行为,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同样是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起诉。若复议机关逾期未作出复议决定,当事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起诉。例如,复议期限是60日,60日期满复议机关未作决定,当事人从第61日起15日内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期间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有着重要影响。
1、权利行使受限
在行政复议期间,当事人不能同时提起行政诉讼。这是为了避免两种程序同时进行造成的混乱和资源浪费。当事人一旦选择了行政复议,就需要等待复议程序结束后,才能根据复议结果决定是否提起行政诉讼。
2、保障救济权利
行政复议期间虽然限制了当事人立即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但实际上是保障了当事人更充分地行使救济权利。行政复议机关可以对行政行为进行全面审查,有可能纠正原行政行为的错误。如果复议结果能让当事人满意,就无需再进入行政诉讼程序;若不满意,当事人还有机会通过行政诉讼进一步维权。而且,复议期间的存在也让当事人有时间收集证据、整理思路,为后续可能的行政诉讼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行政复议期间不算诉讼期限,其有明确的计算规则且对当事人诉讼权利有重要影响。在实际中,还可能存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细节、复议决定的执行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方面还有其他法律疑问,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