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假冒侵权是否构成犯罪,需从假冒侵权的行为特征、危害后果等方面综合判断。一般要考量是否达到一定的销售金额、是否侵犯特定客体、是否存在主观故意等。若符合相关犯罪构成要件,如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等的标准,就构成犯罪。同时,不同罪名有不同的认定标准和考量因素。
判断假冒侵权是否构成犯罪,要从多方面综合考量。
1、行为特征方面
假冒侵权行为必须违反了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比如,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对于“相同的商标”,包括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完全相同,以及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的商标。
2、危害后果方面
要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才构成犯罪。以假冒注册商标罪为例,根据相关司法解释,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属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
3、主观方面
一般要求行为人具有故意,即明知是他人的知识产权而进行假冒。如果是过失实施了类似行为,通常不构成犯罪,但可能要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假冒商标侵权达到一定标准会构成犯罪,具体标准如下:
1、假冒注册商标罪
除了前面提到的非法经营数额和违法所得数额标准外,还有其他情形。比如,假冒他人驰名商标或者人用药品商标的;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造成恶劣影响的,也构成犯罪。
2、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构成犯罪。销售金额,是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
3、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伪造、擅自制造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二万件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伪造、擅自制造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两种以上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一万件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构成犯罪。
假冒专利侵权构成犯罪有其特定的认定条件。
1、行为方式
包括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专利号;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等。
2、情节严重标准
假冒他人专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以假冒专利罪定罪处罚: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假冒两项以上他人专利,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3、主观故意
行为人必须明知是他人的专利而进行假冒,过失不构成此罪。
认定假冒侵权是否构成犯罪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和多种判断因素。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存在假冒著作权等其他侵权情况是否构成犯罪的疑问。如果您在这方面遇到法律问题,想明确具体的法律责任和处理方式,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您咨询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