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律法果 法律知识刑事辩护正文

多次盗窃会构成盗窃罪吗

2025-10-20 08:56:49  分类:刑事辩护  浏览:0
来源 律法果
0
王瑞律师头像 推荐律师
王瑞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多次盗窃通常会构成盗窃罪。根据法律规定,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多次盗窃行为反映出行为人主观恶性较大,即便每次盗窃财物价值可能未达数额较大标准,也会以盗窃罪论处。这是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私财产安全,对频繁实施盗窃行为的约束。

一、多次盗窃会构成盗窃罪吗

多次盗窃一般是会构成盗窃罪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

1、构成要件的考量

从犯罪构成要件来看,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多次盗窃行为,即便每次盗窃的财物价值可能并不高,但多次实施该行为,足以表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且通过反复的行为对公私财物所有权造成了侵害。

2、社会危害性的体现

多次盗窃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容小觑。它破坏了社会的正常秩序,使民众缺乏安全感。例如在一些小区内,频繁发生盗窃事件,会让居民整天提心吊胆,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

3、法律规定的意义

法律将多次盗窃规定为构成盗窃罪的情形之一,是为了更全面地打击盗窃犯罪,防止犯罪分子利用每次盗窃数额较小而逃避法律制裁。

多次盗窃会构成盗窃罪吗(0)

二、多次盗窃构成盗窃罪的量刑标准

多次盗窃构成盗窃罪的量刑标准会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确定。

1、基础量刑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里多次盗窃与数额较大等情形并列,说明其在量刑上有一定的基础标准。

2、数额与次数的综合考量

在量刑时,除了考虑盗窃次数,还会结合盗窃的数额。如果多次盗窃的财物累计数额达到较大、巨大或者特别巨大的标准,量刑也会相应提高。例如,多次盗窃累计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其他情节的影响

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也会对量刑产生影响。如果犯罪嫌疑人有自首情节,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能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三、如何认定多次盗窃行为

认定多次盗窃行为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1、时间限制

如前文所述,必须是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这里的二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超过这个时间范围的盗窃次数一般不累计计算。例如,2019年盗窃一次,2022年又盗窃两次,这种情况通常不认定为多次盗窃。

2、行为的独立性

每次盗窃行为应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如果是基于一个概括的故意,在同一地点连续实施的盗窃行为,可能会被认定为一次盗窃行为。比如在一个商场内,行为人在短时间内连续盗窃多个店铺的财物,可能会被视为一次盗窃。

3、证据的要求

认定多次盗窃需要有充分的证据。这些证据可以包括被害人的陈述、监控录像、证人证言等。只有证据确实充分,才能准确认定多次盗窃行为。

综上所述,多次盗窃通常会构成盗窃罪,其量刑会综合多种因素确定,而认定多次盗窃行为也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在实际生活中,还存在多次盗窃但情节显著轻微是否构成犯罪、多次盗窃与其他盗窃情形竞合时如何处理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这方面有更多的法律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进一步了解:
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专题

精选问答

汽车担保人有什么风险
汽车担保人的风险主要包括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个人信用受损、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等。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汽车贷款时,担保人要承担偿还责任。在一般担保的情况下,银行会先向借款人追讨欠款。如果借款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银行才会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而在连带责任担保中,银行有权直
断绝母子关系怎么办理手续
在我国,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无法通过法律程序办理断绝手续;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如养母子关系,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解除。首先需要明确,母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和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自然血亲是基于生育事实而产生的亲属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生物学上的联系,具有不可选择性和不
借条上的保证人和担保人有何区别
借条上的保证人和担保人存在一定区别。保证人仅为保证债务履行的人;担保人范围更广,除保证外,还涵盖抵押人、质押人等,为债务履行提供多种担保方式。二者在责任承担、设立方式、担保范围等方面也有不同。从定义角度来看,保证人是根据保证合同,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按照约定履行债
诉讼离婚一般开庭几次
诉讼离婚开庭次数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可能开庭一次即判决离婚或不准离婚,也可能因案件复杂、出现新情况等原因需要多次开庭,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甚至更多。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离婚案件,通常开庭一次就能完成审理。比如夫妻双方对离婚意愿、子女抚养权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