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有自首退赃情节,法院判刑时会综合考虑案件整体情况,在确定基准刑后,根据自首、退赃情节对基准刑予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盗窃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其量刑与盗窃数额、犯罪情节等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而自首和退赃属于法定或酌定的从宽处罚情节。对于自首情节,根据《刑法》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这体现了法律对主动认罪悔罪、节约司法资源行为的肯定和鼓励。
退赃则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将非法获取的财物返还给被害人或上缴司法机关。退赃表明犯罪人有一定的悔罪表现,减少了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一定程度上修复了被犯罪行为破坏的社会关系。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会将退赃作为酌定从轻处罚的情节予以考虑。
在具体量刑时,法院会先根据盗窃的数额、手段、次数等确定一个基准刑。结合自首和退赃情节,在法定量刑幅度内进行调整。例如,原本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的盗窃案件,由于犯罪人有自首和退赃情节,法院可能会在综合考量后,判处两年有期徒刑。不过,最终的判刑结果还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如犯罪人的前科情况、是否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等。自首和退赃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法院的量刑,使犯罪人获得相对从轻的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七条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