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律法果
0

教唆犯罪是什么意思

2025-10-18 15:35:49
0 浏览
推荐律师
王诗元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辽宁卓政(大连)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教唆犯罪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无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意图实施犯罪。教唆人即构成教唆犯。

教唆犯罪在刑法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从构成要件来看,教唆的对象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如果教唆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实施犯罪行为,实际上是将其当作犯罪工具来利用,这种情况不构成教唆犯,而应按照间接正犯来处理。例如,教唆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去盗窃,教唆者就属于间接正犯,要对盗窃行为承担全部刑事责任。

教唆行为必须是引起他人实施犯罪意图的行为。教唆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明示的教唆,如直接劝说他人去实施抢劫;也包括暗示的教唆,像通过一些隐晦的言语或行为让他人领会其犯罪意图。而且,教唆行为必须具有一定的程度,能够使被教唆者产生犯罪决意。如果只是泛泛地说一些鼓励的话语,但并没有使他人产生具体的犯罪意图,一般不构成教唆犯罪。

对于教唆犯的处罚,我国刑法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如果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就按照主犯来处罚;如果起次要作用,则按照从犯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体现了我国刑法对于教唆犯罪的全面考量和合理规制,既打击了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又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了适当的处罚,以维护社会的法治秩序和公平正义。

教唆犯罪是什么意思(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九条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274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