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发生后,家属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是多途径结合,先及时封存和复印病历,与医疗机构协商,协商不成可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后再根据鉴定结果进一步维权,如调解或诉讼。
当遭遇医疗事故时,家属要冷静应对,以下是一系列有效解决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及时封存和复印病历 病历是医疗事故处理的关键证据,家属应要求医疗机构及时封存和复印病历资料。封存病历可以防止医疗机构篡改、伪造病历,确保病历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复印病历则便于家属了解患者的诊疗过程,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依据。
第二步:与医疗机构协商解决 家属可以与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和协商,提出自己的诉求和意见。在协商过程中,要保持理性和冷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争取通过协商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意见,应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步: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如果与医疗机构协商不成,家属可以向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确定医疗事故的性质、等级和责任的重要依据。鉴定结论将对后续的处理产生重要影响。在申请鉴定时,要按照规定提交相关材料,并积极配合鉴定工作的开展。
第四步:进行调解或诉讼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果,如果确定为医疗事故,家属可以选择通过人民调解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来解决赔偿问题。人民调解具有程序简便、快捷、成本低等优点,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纠纷。如果调解不成,家属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诉讼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整理证据,积极参与庭审,依法主张自己的权利。
医疗事故家属在解决问题时要遵循法律程序,多途径结合运用,以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确保自己的诉求有充分的依据。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四十六条
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四十七条
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