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人死亡且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中已经导致他人死亡,之后行为人出于逃避法律追究等目的而逃离现场;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二者在死亡时间节点、因果关系、刑罚标准上存在明显区别。
从死亡时间节点来看,致人死亡且逃逸中,被害人的死亡时间是在行为人逃逸之前,也就是在交通事故发生时就已经死亡。例如,甲驾车与乙车发生碰撞,乙当场死亡,甲害怕承担责任而逃离现场,这就是致人死亡且逃逸。而逃逸致人死亡中,被害人在行为人逃逸时并未死亡,是因为行为人逃逸使得被害人未能得到及时的救治才导致死亡。比如,丙撞了丁后,丁受伤但还有生命体征,丙却驾车逃离,丁因失血过多最终死亡,这属于逃逸致人死亡。
因果关系方面,致人死亡且逃逸中,死亡结果与交通事故本身存在直接因果关系,逃逸行为只是为了逃避责任,并非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而逃逸致人死亡中,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如果行为人不逃逸,积极救助被害人,被害人可能不会死亡。
在刑罚标准上,二者也有很大差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致人死亡且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这体现了法律对逃逸致人死亡这种更为恶劣行为的更严厉惩处。因为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人不仅违反了交通法规,还因自己的逃逸行为剥夺了被害人获得及时救助的机会,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更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