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律法果
0

教唆犯是什么意思

2025-09-25 21:20:10
0 浏览
推荐律师
何晓伦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福建学恒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教唆犯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无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意图实施犯罪的人。

在刑法理论和实践中,教唆犯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从构成要件来看,教唆犯主观上必须具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这种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教唆行为会引起他人实施犯罪的意图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例如,甲为了报复乙,故意教唆丙去伤害乙,甲具有明确的让丙实施伤害犯罪的故意,这就是直接故意的教唆。而如果甲知道自己的一些言语可能会引发丙伤害乙的想法,但对此持一种放任的态度,也构成教唆的间接故意。

在客观方面,教唆犯必须实施了教唆行为。教唆行为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口头的劝说、书面的信件、电子邮件等文字方式,也可以是通过动作、眼神等示意。比如,通过言语不断鼓动他人去盗窃,或者在纸上写下详细的犯罪计划并交给他人等,都属于教唆行为。并且,教唆的对象应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如果教唆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犯罪,如教唆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罪,这种情况一般不构成教唆犯,而是按间接正犯处理,教唆者被视为直接实施犯罪的人。

对于教唆犯的处罚,我国刑法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如果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就按主犯处罚;如果起次要作用,则按从犯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体现了刑法对教唆犯的处罚既考虑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也体现了罪责相适应的原则。

教唆犯是什么意思(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九条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258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