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没有欠条,仍然可以起诉欠钱不还的对方。需要收集其他能证明借贷关系存在和借款事实的证据,撰写起诉状,到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起诉。
收集证据。证据对于诉讼至关重要,虽然没有欠条,但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证据可以证明借贷关系。比如转账记录,若借款是通过银行转账、微信或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方式进行的,这些转账记录能清晰显示资金的流向和金额,是很重要的证据。聊天记录也非常关键,如果双方在借款时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沟通,其中涉及借款金额、用途、还款时间等内容,都可以作为借款事实的证明。电话录音同样有效,在与对方沟通还款事宜时进行录音,只要录音内容能明确体现借款事实,也可作为呈堂证供。证人证言也不容忽视,若借款时有第三人在场,其证人证言也能对借款事实起到佐证作用。
撰写起诉状。起诉状应包含原被告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诉讼请求要明确,即要求被告偿还的具体借款金额以及可能产生的利息等;事实与理由部分要详细阐述借款的经过,包括借款时间、地点、原因等情况。
选择有管辖权的法院。一般来说,可向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起诉。被告住所地就是被告的户籍所在地,如果被告经常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以经常居住地为准。合同履行地可以是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也就是出借人所在地。
立案与诉讼。准备好上述材料后,将其提交给法院立案。立案成功后,按照法院的通知参加庭审。在庭审过程中,要充分展示收集到的证据,清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三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