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律法果
0

故意不还钱怎么处理多少钱构成犯罪行为

2025-09-25 03:47:41
0 浏览
推荐律师
王诗元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辽宁卓政(大连)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故意不还钱一般属于民事纠纷,不涉及犯罪行为,通常不会因为金额多少而直接构成犯罪。但在特定情形下,如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等,与金额无关,符合法定条件就可能构成犯罪;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钱财,达到一定数额会构成诈骗罪。

在日常生活中,故意不还钱这种情况较为常见,多数时候属于民事纠纷范畴。当一方借款后故意不还,出借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出借人可以收集借条、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相关证据,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在审理查明事实后,会依法作出判决,要求借款人偿还借款及利息等。

一般单纯的故意不还钱行为,无论金额大小,都不会直接构成犯罪。如果在法院判决生效后,借款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就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里的“情节严重”并不单纯以金额来衡量,比如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等情形都可能被认定。

如果借款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则构成诈骗罪。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特别巨大”。不同地区会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上述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

故意不还钱多数是民事问题,通过民事途径解决,但在符合特定犯罪构成要件时,就可能面临刑事法律的制裁。

故意不还钱怎么处理多少钱构成犯罪行为(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三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257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