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律法果
0

分配遗产的原则有哪些规定

2025-10-04 15:17:15
0 浏览
推荐律师
李芊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泰和泰(太原)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分配遗产的原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有明确规定,主要包括一般均等原则、适当照顾原则、权利义务一致原则、协商原则等。

在我国法律体系下,遗产分配有着一系列明确的原则。一般均等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这是遗产分配的基本准则,体现了公平公正的理念。例如,在一个家庭中,有三个子女作为同一顺序继承人,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他们对父母的遗产应平均分配。

适当照顾原则也是重要的一项。该原则规定,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这体现了法律的人文关怀,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比如,某继承人因身体残疾没有劳动能力且生活困难,在分配遗产时就应给予更多份额,以维持其基本生活。

权利义务一致原则同样不容忽视。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这一原则鼓励继承人积极履行扶养义务,体现了法律对道德的引导。比如,某个子女长期与父母共同生活,悉心照料父母的生活起居,在分配遗产时就可以适当多分;而那些有能力却不履行扶养义务的子女,则会少分或不分遗产。

协商原则为继承人提供了一定的自主性。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这尊重了继承人之间的意愿,允许他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分配。例如,继承人之间可能考虑到各自的经济状况、对家庭的贡献等因素,通过协商达成不均等分配遗产的协议。

对于胎儿,在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其继承份额。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这一规定保障了胎儿的合法权益。这些分配遗产的原则相互配合,共同保障了遗产分配的公平、合理和有序。

分配遗产的原则有哪些规定(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三十条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274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