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财产未分割的,可通过协商和诉讼两种方式办理分割。若双方能就财产分割达成一致意见,可签订财产分割协议;若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判决。
在离婚时财产没有进行分割的情况下,有以下两种常见的处理途径。
协商分割:这是较为便捷和理想的方式。离婚后的双方可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就未分割的财产进行沟通和协商。双方根据实际情况,如财产的来源、各自对财产的贡献、生活需求等因素,自主确定财产的分割方案。例如,对于夫妻共同购买的房产,如果一方在购房时出资较多,且目前居住需求更为迫切,双方可以协商该房产归出资多且有居住需求的一方所有,由获得房产的一方给予另一方相应的经济补偿。协商一致后,需要签订书面的财产分割协议。这份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协议签订后,建议对协议进行公证,以增强协议的证明力和公信力。
诉讼分割:当双方无法就财产分割达成一致意见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法律规定,离婚后,一方以尚有夫妻共同财产未处理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分割的,经审查该财产确属离婚时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财产,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分割。在诉讼过程中,双方需要向法院提供相关证据,证明财产的存在、性质以及各自对财产的主张。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审理和判决。判决生效后,双方必须按照判决结果执行。如果一方不履行判决,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需要注意诉讼时效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发现之日起计算。所以,在发现有未分割财产后,应及时采取行动,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