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做财产公证和离婚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选择,不能简单评判哪个更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婚后财产公证主要是对夫妻财产归属进行明确和规范,有助于预防财产纠纷;而离婚则意味着婚姻关系的解除,涉及到多方面的重大改变。
来了解一下婚后财产公证。婚后财产公证是指夫妻双方对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处分等事项,通过公证的方式加以约定和证明。它有诸多好处。从保障财产权益方面看,对于一些财产情况较为复杂的夫妻,比如双方都有各自的婚前财产、婚后又有共同投资等情况,公证可以清晰界定财产的归属,避免日后因财产问题产生争议。例如,一方在婚后用自己的婚前积蓄购买了房产,通过公证明确该房产仍属于其个人财产,那么在未来即使发生纠纷,也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从维护家庭和谐角度讲,提前对财产进行约定,能减少因财产问题引发的家庭矛盾,让夫妻双方在经济上更加透明和安心。
而离婚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决定。离婚意味着夫妻关系的终结,不仅仅是财产分割的问题,还涉及到子女抚养、情感割舍等多方面。如果夫妻之间只是存在一些小的矛盾和分歧,因为一时冲动选择离婚,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但如果夫妻关系已经破裂,无法继续共同生活,离婚也许是一种解脱。在离婚时,财产分割是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进行过财产公证,法院会依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分割。
综上所述,婚后做财产公证和离婚不能简单比较好坏。如果夫妻感情和睦,只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明确财产,可以考虑做财产公证;而如果夫妻感情已经无法修复,离婚可能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无论选择哪种,都应该谨慎考虑,充分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后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五十二条
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五十三条
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
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