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要求财产重新分割诉讼,需先确定符合法定情形,准备好相关材料,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并缴纳诉讼费,后续参加庭审等诉讼流程。
要明确可以要求重新分割财产的法定情形。根据法律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二是协议离婚后,一方对财产分割协议反悔,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准备诉讼所需材料。主要包括:身份证,用以证明自己的身份信息;离婚证,证明婚姻关系已解除;财产相关证据,如房产证、车辆行驶证、银行存款明细、股票账户信息等,能证明财产的存在及归属情况;如果是因为一方隐藏、转移财产等情况要求重新分割,还需要收集相关的证据线索,比如银行转账记录、财产交易合同等。
撰写起诉状。起诉状应当包含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明确要求重新分割哪些财产以及具体的分割方式),事实与理由(详细说明要求重新分割财产的原因和依据)等内容。
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一般是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将准备好的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提交给法院,并按照法院的要求缴纳诉讼费用。
参与庭审等诉讼流程。法院受理案件后,会安排开庭时间。在庭审过程中,双方需要进行举证、质证、辩论等环节,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庭审情况,依法作出判决。如果对一审判决不服,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三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五条
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