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官司打完对方不给钱,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离婚官司结束后,如果对方未按照判决结果给钱,这是一种违反法律判决的行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当一方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另一方有权采取合法措施维护自身权益,申请强制执行就是有效的途径。
需要确认判决已经生效。一般情况下,一审判决会有上诉期,若双方在上诉期内均未上诉,判决即生效;二审判决则是作出即生效。只有生效的判决才具有强制执行力。
确认判决生效后,准备好相关材料向作出判决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些材料通常包括强制执行申请书,需详细写明申请执行的事项、理由等;生效的法律文书副本,即离婚官司的判决书;申请人的身份证明等。
法院在收到申请后,会对材料进行审查。一旦受理强制执行申请,会采取一系列执行措施。例如,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法院有权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查询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冻结和划拨。还可以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等。
如果对方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整个强制执行过程中,申请人要积极配合法院工作,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等信息,以便法院更高效地完成执行工作,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六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七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